无障碍浏览 访问人民银行主站
首  页 机构简介 公告信息 工作动态 金融数据 区域金融 办事指南 金融知识 政务公开 热点专题
高级搜索
| 我的位置:河北省分行 > 区域金融

雄安画卷徐铺展 金融赋能“上台阶”

字号 文章来源: 2025-05-30 15:31:36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八载春秋砥砺行,雄安画卷展宏猷。8年来,雄安新区从蓝图到实景,从阡陌田畴到智慧新城,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节生长。中国人民银行雄安新区分行胸怀“国之大者”,立足雄安新区“两个并重、三个并举”的阶段性特征,在信贷支持、金融创新、金融服务等领域有力支撑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上台阶”。

信贷活水助发展 助推高质量建设“上台阶”

雄安新区分行积极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发挥金融的血脉作用,服务雄安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助力新区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截至2025年4月末,雄安新区本外币贷款余额3837.3亿元,约为新区成立前的20.8倍。

打造重大项目“蓄水池”。联合新区有关部门印发实施《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全力支持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的若干措施》《关于开展雄安新区科创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区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支持力度。2025年3月末,雄安新区项目融资余额4153.9亿元,同比增长18.7%,向雄安新区重点项目、重点领域提供“长周期、低利率、批发式”信贷资金。截至2025年4月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等重点行业贷款余额2201.6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62.6%,有效契合了新区的投资建设需求。

培育科技金融“示范区”。聚焦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中国人民银行雄安新区分行创新工作举措,引导金融机构形成专业化、特色化金融服务体系。创设“雄安建设发展贷”,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和财政政策协同作用,降低科技企业融资成本。引导银行为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制“雄创贷”等40余款专属产品,探索“投贷联动”模式,积极推广“技术流”评价模型。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在雄安新区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截至2025年3月末,雄安新区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81亿元,加权平均利率2.86%。

迈出绿色金融“先行步”。为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效能,雄安新区分行联合多部门印发《金融支持雄安新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金融气象协同联动 服务雄安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截至2025年3月末,雄安新区绿色贷款余额1236.4亿元,占本外币贷款余额的32.8%。出台绿色建筑前置信贷认定办法,率先从制度层面解决了绿色建筑与绿色信贷的期限错配难题。截至2025年3月末,雄安新区36个绿色建筑建材项目累计获得银行授信2348亿元,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1.6亿元,实现减碳约56万吨。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指导金融机构发放河北省首笔“碳中和挂钩”贷款,发行雄安新区首单绿色(碳中和)地热ABS。

奏响普惠金融“主旋律”。首创“雄安纾困普惠贷”,发挥央行再贷款和财政贴息的牵引激励效应,撬动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超8亿元,财政贴息后企业实际利息成本低至2%,支持普惠小微、乡村振兴等领域信贷投放。2025年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72.2亿元,同比增长4.9%;涉农贷款余额1448.0亿元,占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7.7%;累计建设“裕农通”“惠农通”等农村金融惠民点930余个,覆盖村庄630余个,覆盖率超99%。

金融创新强引擎 助推高水平管理“上台阶”

积极探索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筑牢金融根基。

数字人民币推广多点开花。2019年,雄安新区被列为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截至2025年4月末,新区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开立数量达141万个,对公钱包32.9万个,累计发放各类数字人民币消费券超3600万元,直接带动消费超3亿元,数字人民币累计业务量达2250万笔,位居河北省第一位。全国首创数字人民币公交领域硬件钱包双离线支付、农民工工资全链条穿透式支付、政府采购领域预付款全过程履约管理、惠企“数币贷”融资模式等应用场景20余项。推出全国首个“数字淀乡”平台,指导发布国内首个服务央企产业链金融解决方案。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项目层出不穷。2020年,雄安新区入选全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地区。截至2025年3月末,雄安新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项目已累计拨付资金超1400余亿元,服务企业1500余家,惠及13余万户村民。雄安新区已有6批次15个应用项目入选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与北京、上海、重庆一并成为全国发布批次项目最多的地区。其中,3个创新项目复制推广到全国12个地区多应用场景。雄安新区建立全国首个金融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监管框架体系,落地全国首笔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奖励资金,获批全国首个区域发展主题“数字雄安”试点。

外汇政策创新蹄疾步稳。雄安新区获批6项资本项目创新政策试点,涵盖“科汇通”试点、融资租赁母子公司共享外债额度等方面,进一步促进了跨境投融资便利化。雄安新区分行推动全省首只外商投资股权投资基金(QFLP)在新区落地,指导金融机构办理新区首笔碳排放权跨境交易结汇业务,指导落地全省首笔跨境汇款“直出账”业务。指导银行创新推出跨境在线发薪业务,累计为百余家企业海外平台公司员工发薪超2亿元,覆盖全球26个国家地区。

金融服务提质效 助推高标准生态“上台阶”

聚焦“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不遗余力优化基础金融服务,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持续强化政银企对接,构建健康蓬勃的金融生态。

金融服务水平有效提升。秉承“征信为民”服务理念,推动新增商业银行代理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点,不断延伸征信管理服务半径。积极践行“央行国库 为民服务”理念,有力支持地方政府预算执行和退税政策落地,截至2025年3月末,累计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26亿元、个人汇算清缴退税1.12亿元。深入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工作,截至2025年4月末,累计开立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317户,人民币交易量累计达43.6亿元,外币交易量累计达6.7亿美元。充分发挥存款保险“稳定器”作用,严格做好投保机构管理。常态化开展存款保险宣传教育,切实提升公众对存款保险的认知水平。编发《雄安金融》专刊,打造雄安新区金融系统理论研究高地和宣传展示平台。

金融服务疏解综合能力切实提升。组织召开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单位对接会,深入摸排疏解单位系统迁移、资质延续、试点政策申请等需求,梳理形成涉及外汇业务、数据报送、信息技术、存款准备金账户等工作的问题清单。赴京针对中化财务公司、华能财务公司开展专项金融服务辅导,建立高效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协助省分局开展承接疏解央企工作专项调研和跨境资金池专题研讨会、企业账户跨省市无感迁移工作推进会,对疏解央企外汇业务迁移进行专题研讨。推动制定“外汇局-银行-企业-资金”一体化迁移方案,有序完善承接疏解相关金融政策,力争实现外汇业务“无感”迁移,助推疏解央企加快迁移进度。

政银企对接常态化智能化。全国首创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金融服务直通车平台”暨“雄安新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全口径归集115类政务数据,深度镶嵌银行核心审贷系统,实现企业“线上测额-数据增信-线上放款”全流程服务。截至目前,新区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3家征信公司、2.4万余家企业已入驻平台,上线金融产品99款,向中小企业投放信用贷款22.6亿元,荣获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奖”。创设“雄金汇”政银企对接品牌,组织召开百余场政银企对接活动,对接企业超万家,发放贷款超100亿元。设立两级首贷续贷中心,打造集首贷培植、续贷周转、政策宣传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线下金融服务平台。立足新区重点产业和科技园区建设,开展“一园一提升”行动,深入开展科技、绿色、中小微企业等金融服务能力提升活动。

金融润泽千年计,央行赋能未来城。2025年是雄安新区的“上台阶”之年,也是雄安新区分行的“创新发展年”。中国人民银行雄安新区分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金融活水润泽国之大计,为擘画中国式现代化雄安范式,贡献央行力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路109号 邮政编码:050000 电话:0311-87938016 传真:0311-87938018 
京ICP备05073439号 网站标识码:bm2500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016号
网站主办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最佳分辨率:1024*768